近日,數千名大慶油田職工及其親屬到大慶油田公司門前聚集,抗議公司改變職工大學畢業子女包分配製度。原來,往年只要油田職工子女大學畢業,基本就可以進油田公司工作;而今年,二本非油田主幹專業畢業生、三本畢業生不能直接包分配。
  我們過五一節,是對勞動者的尊重,也提醒管理者重視勞動權利。不過大慶油田職工的說法是“中國人口這麼多,推向市場根本找不到工作。大慶石油屬於央企,我們只能去北京和中石油總公司和國資委討說法”,無疑讓我們再一次反思勞動權利。
  可憐天下父母心。油田職工為自己孩子爭取就業崗位並非不可,但大慶油田作為國企,並非是油田職工的“家族企業”。不知道當他們以抗議的方式為自己孩子爭取“開後門”的時候,是否想過那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感受,在他們面前,似乎有無數道“前門”,卻沒有幾道真正為他們打開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“油N代”的要求,無異於撒在他們失望傷口的一把鹽。
  美國經濟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在分析就業現象時,提出了“弱關係”和“強關係”的概念。所謂弱關係,是指和聯繫不頻繁的人的關係,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強關係。調查研究表明,在西方國家求職者更多地通過弱關係來實現工作匹配,而在我國,強關係的力量更強大,家庭背景、社會關係深刻影響就業質量。油田職工理直氣壯地為子女進國企“鼓與呼”,無疑是這種強關係最好的例證。
  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人人共享成果,人人共享出彩的機會,倘若連一個公平就業的機會都沒有,人生出彩或許就會淪為空談。就業機會的公平包含起點公平和過程公平兩個方面,對很多寒門學子而言,往往在起點公平上就已經被打倒。一方面,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分配不均衡,寒門子弟進入優秀大學的概率越來越低;另一方面,油田、電力等國企的“崗位世襲”、一些事業單位的“蘿蔔招聘”,讓很多人連飯碗的影子都沒看到,就已經被既得利益者在內部瓜分一空。
  一個社會存在著不同的社會階層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同階層之間無法流動,呈現出一潭死水的狀態。其實,對於大慶油田這樣的國企而言,“崗位世襲”雖然能在某種程度上獲得職工的擁護,但“近親繁殖”的無窮後患也是顯而易見的:一方面,用人成本居高不下,導致企業利潤攤薄,員工薪酬支出快速攀升,已經引起投資者的高度關註。另一方面,崗位內部消化的策略將很多平民家庭出身的優秀青年阻擋在外,最終破壞組織氛圍,導讀“群體固化”“階層板結”的苦果。
  出彩的人生離不開勞動,賦予每個人公平的勞動機會既是實現個體價值的需要,也是社會公平的應有之義。要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勞動出彩的機會,必須讓所有用人單位“流淌道德的血液”,以制度設計的完善和監督的發力,倒逼他們回到公平公正的軌道上來。任小康(四川職員)  (原標題:實現“勞動出彩”先要機會公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etrjyaxll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